一、金属板幕墙损坏的检测
1.检查立柱与主体结构连接不牢固情况:
Ø 主体结构预埋件或预埋件和后置件是否有不牢固情况;
Ø 金属框架立柱与主体结构预埋件的连接不牢固情况;
Ø 立柱与横梁的连接是否有不牢固情况;
Ø 连接件与金属框架的连接是否有不牢固情况;
Ø 连接件与金属板面板的连接是否有不牢固情况;
2.检查横梁与立柱间的连接紧固件是否有不牢固的情况;
3.金属框架和连接件的防腐处理是否有损坏情况;;
4.金属板损坏:
5.检查结构胶和密封胶胶缝,是否有气泡、空心、断缝、夹杂等缺陷;
6.金属板幕墙外露框、压条、装饰构件、嵌条、遮阳板是否有损坏情况;
7.金属板幕墙的防雷装置与主体结构的防雷装置是否有连接不可靠情况;
将检查情况,包括将金属板幕墙损坏的位置情况,金属板幕墙损坏的的大小以及数量详细地标在建筑立面图上。
二、金属板幕墙损坏的维修
1.材料要求
1.1金属板幕墙工程所使用金属构件(铝合金型材、钢型材等)、五金件和五金附件、粘接固定材料、密封材料和金属面板应符合设计要求及国家现行产品标准和《金属与金属板幕墙工程技术规范》(JGJ133)的规定。金属板幕墙工程应对铝塑复合板的剥离强度进行复验。检验方法:检查产品合格证书、性能检测报告、材料进场验收记录和复试报告。
1.2金属面板的品种、规格、颜色、光泽及安装方向应符合设计要求。
2.处理方法
2.1立柱与主体结构连接
Ø金属板幕墙主体结构上的预埋件和后置件更换的位置、数量及后置件的拉拔力应符合设计要求。
Ø主体结构预埋件或后置件要牢固,不牢固时要补强处理。
Ø金属板幕墙的金属框架立柱与主体结构预埋件的连接要牢固,不牢固时要补强处理。
2.2立柱与横梁连接
Ø立柱与横梁的连接要牢固,不牢固时要补强处理。
Ø连接件与金属框架的连接要牢固,不牢固时要补强处理。
Ø连接件与金属板面板的连接要牢固,不牢固时要补强处理。金属面板的维修、安装应符合设计要求,安装应牢固。
2.3防腐处理
金属框架和连接件的防腐处理应符合设计要求。
2.4更换金属板
更换金属板要达到如下要求:
Ø金属板表面应平整、洁净、色泽一致,涂层不得有漏涂。装饰表面不得有明显压痕、印痕和凹凸等残迹。
Ø金属板幕墙的压条应平直、洁净、接口严密、安装牢固。
Ø金属板幕墙的密封胶缝应横平竖直、深浅一致、宽窄均匀、光滑顺直,新旧密封胶接茬吻合。
Ø金属板幕墙上的滴水线、流水坡向应正确、顺直。
Ø金属板幕墙的防火、保温、防潮材料的设置应符合设计要求,并应密实、均匀、宽度一致。
Ø各种变形缝、墙角的连接节点应符合设计要求和技术标准的规定。
2.5结构胶、密封胶嵌缝处理
金属板幕墙的密封胶缝应横平竖直、深浅一致、宽窄均匀、光滑顺直。
结构胶、密封胶嵌缝处理:
2.5.1硅酮耐候密封胶嵌缝前应将板缝清洁干净,并保持干燥。
2.5.2为保护已安装好的金属板表面不被污染,应在胶两侧粘贴纸基胶带,胶缝嵌好后及时将胶带除去。
密封胶的施工厚度应大于3.5mm,一般控制在4.5mm以内。密封胶的施工宽度不宜小于厚度的2倍。
保证胶缝饱满、密实、连续、均匀、无气泡,宽度和厚度符合设计和标准的规定;胶缝外观横平竖直、深浅一致、宽窄均匀、光滑顺直。保证金属板幕墙无渗漏。
2.6外露构件加固
加固金属板幕墙外露框、压条、装饰构件、嵌条、遮阳板等构件,保证牢固可靠,平整、美观。
2.7防雷装置加固
加固金属板幕墙的防雷装置应与主体结构的防雷装置的连接,做到可靠连接。
3.施工要点
3.1吊直、套方、找规矩、弹线
首先要对镶贴金属饰面板的墙面进行吊直、套方、找规矩并一次实测和弹线,确定饰面墙板的尺寸和数量。
3.2加固固定骨架的连接件
骨架的横竖杆件是通过连接件与结构固定的,而连接件与结构之间,可以与结构的预埋件焊牢,也可以在墙上打膨胀螺栓。因后一种方法比较灵活,尺寸误差较小,容易保证位置的准确性,因而实际施工中采用的比较多。须在螺栓位置画线按线开孔。
3.3加固固定骨架
骨架位置要准确,结合要牢固。加固后应全面检查中心线、表面标高等。对高层建筑外墙,为了保证饰面板的安装精度,宜用经纬仪对横竖杆件进行贯通。变形缝、沉降缝等应妥善处理。
3.4金属饰面安装
为了保证墙面外观质量,螺栓位置必须准确,并采用单面施工的钩形螺栓固定,使螺栓的位置横平竖直。固定金属饰面板的方法,常用的主要有两种。一是将板条或方板用螺丝拧到型钢或木架上,这种方法耐久性较好,多用于外墙。另一种是将板条卡在特制的龙骨上,此法多用于室内。
板与板之间的缝隙一般为10~20mm,多用橡胶条或密封兼弹性材料处理。当饰面板安装完毕,要注意在易于被污染的部位要用塑料薄膜覆盖保护。易被划、碰的部位,应设安全栏杆保护。
3.5收口处理
水平部位的压顶、端部的收口、伸收缩缝的处理、两种不同材料的交接处理等,不仅关系到装饰效果,而且对使用功能也有较大的影响。因此,一般多用特制的两种材质性能相似的成型金属板进行妥善处理。
构造比较简单和转角维修,大多是用一条较厚的(1.5mm)的直角形金属板,与外墙板用螺栓连接固定牢。
窗台、女儿墙的上部,即用铝合金板盖住,使之能阻挡风雨浸透。水平桥的固定,一般先在基层焊上钢骨架,然后用螺栓将盖板固定在骨架上。盖板之间的连接可采取搭接的方法(高处压低处,搭接宽度符合设计要求,并用胶密封)。
墙面边缘部位的收口处理,用颜色相似的铝合金成型板将墙板端部及龙骨部位封住。
墙面下端的收口处,是用一条特制的披水板,将板的下端封住,同时将板与墙之间的缝隙盖住,防止雨水渗入室内。
伸收缩缝、沉降缝的处理,首先要适应建筑物伸缩、沉降的需要,同时也应考虑装饰效果。另外,此部位也是防水的薄弱环节,其构造节点应周密考虑。一般可用氯丁橡胶带起连接、密封作用。
墙板的外、内包角及钢窗周围的泛水板等须在现场加工的异形件,应参考图纸,对安装好的墙面进行实测套足尺,确定其形状尺寸,使其加工准确、便于安装。
4.质量要求
4.1金属饰面板的品种、质量、颜色、花型、线条必须符合设计要求,要有产品合格证。
4.2墙体骨架如采用钢龙骨时,其规格、形状必须符合设计要求,要认真进行除锈、防腐处理。板面与骨架的固定必须牢固,不得松动。
4.3金属饰面板安装,当设计无要求时,宜采用抽芯铝铆钉,中间必须垫橡胶垫圈。抽芯铝铆钉间距以控制在100~150mm为宜。
4.4安装突出墙面的窗台、窗套凸线等部位的金属饰面时,裁板尺寸应准确,边角整齐光滑,搭接尺寸及方向应正确。
4.5板材安装时严禁采用对接。搭接长度应符合设计要求,不得有透缝现象。
4.6当外墙内侧骨架安装完后,应及时浇筑混凝土导墙,其高度、厚度及混凝土强度等级应符合设计要求,若设计无要求时,可按踢脚作法处理。
4.7保温材料的品种、堆集密度应符合设计要求,并应填塞饱满,不留空隙。
4.8金属饰面表面应平整、洁净,色泽协调、无变色、泛碱、污痕和显著的光泽受损处。
4.9金属饰面板接缝应填嵌密实、平直、宽窄均匀,颜色一致。阴阳角处的板搭接方向正确。
4.10突出物周围的板应用整板套割吻合,边缘整齐;墙裙、贴脸等突出墙面的厚度一致。
4.11流水坡向正确,滴水线(槽)顺直。
4.12 每平方米金属板装饰表面划伤和擦伤的质量要求
每平方米金属板装饰表面划伤和擦伤的质量要求 | |||
项次 | 检验项目 | 质量要求 | 检验方法 |
1 | 划伤深度 | 不大于表面处理厚度 | 目测观察 |
2 | 划伤总长度(mm) | ≤100 | 用钢尺检查 |
3 | 擦伤总面积(mm2) | ≤300 | 用钢尺检查 |
4 | 划伤、擦伤总处数 | ≤4 | 目测观察 |
4.13金属板幕墙面板安装的质量要求
金属板幕墙面板安装的质量要求 | ||||
项次 | 检验项目 | 允许偏差(mm) | 检验方法 | |
1 | 竖缝及墙面垂直度(幕墙高度H) | H≤30m | ≤10 | 用激光仪或经纬仪检查 |
30m<H≤60m | ≤15 | |||
60m<H≤90m | ≤20 | |||
H>90m | ≤25 | |||
2 | 幕墙平面度 | ≤2.5 | 用2m靠尺、钢板尺检查 | |
3 | 竖缝直线度 | ≤2.5 | 用2m靠尺、钢板尺检查 | |
4 | 横缝直线度 | ≤2.5 | 用2m靠尺、钢板尺检查 | |
5 | 缝宽度(与设计值比较) | ±2 | 用卡尺检查 | |
6 | 两相邻面板之间接缝高低差 | ≤1.0 | 用深度尺检查 | |
7 | 阳角方正 | 2 | 用直角检测尺检查 |
4.14幕墙竖向和横向构件安装的质量要求
幕墙竖向和横向构件安装的质量要求 | |||||
项次 | 检验项目 | 尺寸范围 | 允许偏差(mm) | 检验方法 | |
铝构件 | 钢构件 | ||||
1 | 相邻两竖向构件间距尺寸(固定端头) | — | ±2.0 | ±3.0 | 用钢卷尺检查 |
2 | 相邻两横向构件间距尺寸 | 间距≤2 000 mm时 | ±1.5 | ±2.5 | 用钢卷尺检查 |
间距>2 000mm时 | ±2.0 | ±3.0 | |||
3 | 分格对角线差 | 对角线长≤2 000mm时 | 3.0 | 4.0 | 用钢卷尺或伸缩尺检查 |
对角线长>2 000mm时 | 3.5 | 5.0 | |||
4 | 竖向构件垂直度
| 高度≤30 m 时 | 10 | 15 | 用经纬仪或铅垂仪检查 |
高度≤60 m 时 | 15 | 20 | |||
高度≤90 m 时 | 20 | 25 | |||
高度>90 m 时 | 25 | 30 | |||
5 | 相邻两横向构件 的水平高差 | — | 1.0 | 2.0 | 用钢板尺或水平仪检查 |
6 | 横向构件水平度 | 构件长≤2 000mm时 | 2.0 | 3.0 | 用水平仪或水平尺检查 |
构件长>2 000mm时 | 3.0 | 4.0 | |||
7 | 竖向构件直线度 | — | 2.5 | 4.0 | 用2.0 m靠尺检查 |
8 | 竖向构件外表面平面度 | 相邻三立柱 | 2 | 3 | 用经纬仪检查 |
宽度≤20 m | 5 | 7 | |||
宽度≤40 m | 7 | 10 | |||
宽度≤60 m | 9 | 12 | |||
宽度≥60 m | 10 | 15 | |||
9 | 同高度内横向构件的高度差 | 长度≤35 m | 5 | 7 | 用水平仪检查 |
长度>35 m | 7 | 9 |